原标题:体育人,奥运情
2020年11月下旬,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奥运冠军杨扬在她的朋友圈里转发了新华社关于我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技冬奥”专项启动会的新闻报道,同时还来了一句“绝对是最聪明大脑和最粗大腿的组合,哈哈”的俏皮逗乐标注。看到后,我想也没想回了一句:“绝对是最迷人的组合!”甭说,嬉笑间的一应一和倒是把国际象棋的头脑冷静和速滑项目的腿部力量言简意赅进行了浓缩概括。
忍俊不禁,心怀感恩。运动员经历记录了我们纵横赛场的青春岁月,巅峰对决后领悟到了胜负之外竭尽全力的云淡风轻,冠军间注定彼此惺惺相惜,有着别样的信任和默契。
“科技冬奥”项目申报从团队组建到答辩结果出来持续了大半年时间,过程中少不了遇到各种复杂情况和波折插曲。近百人的团队,从来都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劲头去迎接挑战。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竭尽所能贡献力量,服务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
办好北京冬奥是众望所归的国家大事,只要有机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责无旁贷使命必达。
这是一种有着共同信念的目标追求。当“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示范”项目指南发布后,首都体育学院对任务指标进行分析之后第一时间做出要争取承担任务的决定;组建队伍时,得知研究任务当中有青少年冰雪运动推广普及服务“三亿人上冰雪”目标,杨扬立刻表态她的团队要加盟,“只要能对冰雪运动推广有利,需要做什么,直接说!”类似的鼎力相助还发生在2019年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研究“冬奥遗产”项目上,在邀请各方合作单位与不同负责人的对话当中一次次发生。伴随着一个又一个优质单位资源加入,渐渐地,课题指南上任务指标变成项目申报书上的研究技术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在对团队实力不断强大增添信心之余,更感到肩上的使命和重托完美体育。申请研究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我常常问自己:何德何能,获得这样的信任和支持?答案只能是大家都想毫无保留地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出一份力。
这是一种团结协作的使命担当。持续太久的新冠疫情为研究工作计划推进带来不小影响,但无论是由9家单位联合承担的“科技冬奥”项目还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助力国家发展战略”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一切都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稳步实施之中。完美体育
“首都体育学院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有基础,要围绕体教融合目标好好琢磨如何突出师资培养和教材创编。”“冰雪运动的科普推广除了布展条件好的大城市,在乡村也要发挥移动宣传车的力量。”“相信你们具有的冠军运动员素养,一定能将课题顺利推进。”……记不清加了多少次班,熬了多少回夜,进行过多少次的讨论,小小的科研项目工作视角,折射出大家全力以赴为北京冬奥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干劲。曾经的职业运动员经历称得上是人生绝佳的成长教育和宝贵财富,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周而复始的比赛,其中的点点滴滴令人懂得要想实现目标,必须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拼得出斗志。
这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奥运情结。在确定奥运会申办国家资格时,国际奥组委都会委托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民意调查,每次中国的数据都在各申办国家中排名第一,其中显示出来自社会和民众的意愿,举办奥运会乃民心所向。
从1993年北京第一次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开始,奥运会就成了中国人心中割舍不断的情结。那次国际奥委会大会投票结果澳大利亚以微弱的优势胜出获得举办权,中国申奥之旅首战未果。碰巧,那年10月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决赛就在蒙特卡洛举办,我们下榻的宾馆刚刚送走中国申奥代表团。看着在电视画面中因为北京申奥特别关注的城市和建筑,心头莫名感到气愤难平,潜意识里总想着要证明一点什么似的。结果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把这股子气都释放在了对手身上,那次比赛也成为自己历届世界冠军对抗赛当中从头到尾表现最佳、发力最猛的一次,也让我成功卫冕。
这是奥林匹克精神孕育出的家国情怀。奥运会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体育综合赛事盛典,是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更展示了世界和谐友好的美丽画卷,因此奥运会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体育运动项目本身,成为国际外交和举办国家展示综合面貌的绝佳窗口。国运兴,体育兴。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演绎出满满的正能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很多领域还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时候,中国体育率先在世界体坛建立丰功伟业,国歌奏起国旗升起,民族自豪感化为爱国激情,令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体育令世界更健康,更美好!如果把新冠疫情中的世界复杂局势比作一个变幻莫测的棋局,便更加期待一年之后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期顺利成功举办,更加期待冰雪运动盛典能够成为提振人心的解题妙招,对国际社会秩序正常化起到定海神针作用。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倒计时一年的钟声敲响,朝着“以冬奥为契机,逐复兴之梦想”的目标,我们要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灵活应对形势变化,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作者系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原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